“三月扑城”事件经过

1928年2月,县委在浊水金窝毛简青家召开紧急会议,决定集中全县武装,成立湖南工农革命军平(江)湘(阴)岳(阳)游击总队。余本健任总队长,罗纳川任党代表。紧接着,毛简青到嘉义梅塘大屋召开了全县党的活动分子大会,会议决定:于3月16日乘县城敌人力量比较薄弱的时机,组织20万农军扑城,将平、湘、岳游击总队下设五个大队,分驻五乡,作为扑城的骨干队伍。扑城总指挥部设在金窝毛家,下设东、南、西、北四路指挥。东路指挥钟次农、方浩然;南路指挥袁金如、陈再励;西路指挥钟仁陔;北路指挥喻庚、赖汝樵。总领导毛简青。
据参加三月扑城的原海军司令员方强中将回忆,他当时除担任平江青年义勇队第三区队政治员工作外,还在平、湘、岳游击总队负责情报工作。为做好扑城准备,他从祖父的小鞭炮店里弄到了两袋硝磺,用土办法,装配“炸弹”和“松树炮”。他们还用稻草编成一丈多长的秆龙作为指挥旗,规定了攻城的口令:前进的口令是“犁庭”,撤退的口号是“扫穴”,总口令是“耐劳”。
1928年3月15日,全县20万农民队伍从各乡分头出发,化装成舞龙舞狮、挑柴卖菜、迎亲送嫁、接送菩萨、出殡送葬、赶集等各色队伍,敲锣打鼓踩高跷,从四面八方奔赴县城。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在他的回 忆录中写道:“农民群众在各乡镇集合后,浩浩荡荡分路向平江城进发。共产党员和班长以上的人员,腰上系一根棕绳(棕皮和稻秆编成),一般群众腰上系一根草绳,以作标记。故有‘革命分子棕包秆,农民分子系草绳’的说法……我们劳动童子团已改称青年反帝大同盟,中间还有一段称为少年先锋队,我担任宣传部长。在扑城暴动中,我们主要做些宣传鼓动工作……”此时,坐镇金窝县委机关的秋暴总领导毛简青,也在密切注视敌人的动态,派出精干的侦察人员,刺探敌情。
1928年3月16日拂晓,攻城战斗打响了!
松树炮、土炸弹“哐当哐当”发出了震天的响声。各路敢死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,手执大刀、步枪,从东面的浮桥、北面的画桥、南面的石碧潭、西面的西门桥冲进城里,和驻城敌军展开巷战。东路队伍化装通过汨罗江浮桥后,从彩龙、狮子、柴捆内,拿出长枪、大刀、手榴弹,杀进东街,缴获了敌哨兵的枪械,随即冲到柘树坪与北路敢死队会合。但在冲往国民党县政府时受到敌军的阻击,伤亡不少。这时,城东的浮桥上,战士冒着弹雨,跳进冰冷刺骨的河水中,泅水过河,向对面敌人冲锋,前仆后继,拼搏不止。终因敌军火力猛烈,农军缺少攻城火器,城东南的大队伍未能打进城去,被阻在三阳街鲁肃山一带。围攻北门的农军,一度攻进了城,并缴获一批武器,但敌军凭借用沙袋垒成的工事阻击,北面农军亦难挺进。
在前沿指挥的余本健、罗纳川当即调配火力,准备发动总攻。这时,毛简青获悉敌军两个团的增援部队已到达城西瓮江镇。为避免不必要的牺牲,毛简青迅即与余本健、罗纳川紧急商议,决定撤出战斗,保存力量。
参考资料:
▲平江20万农军三月扑城纪事 · 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政府网
▲纪念“三月扑城”80周年暨著名烈士毛简青诞辰118周年 · 人民网